您的位置 首页 时事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中国经贸讯(副社长魏三军 报道)3月13日,应邓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非遗科时间主任邀请,国家级期刊《中国经贸》副社长兼官网总编辑魏三军、光照黄酒郑州营销中心总经理郭仁江一行到邓州市恒盛邓瓷参观、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邓瓷传承人李金澎陪同。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在邓瓷文化历史展馆参观期间,时主任介绍了邓瓷古陶瓷标本藏珍品、以及收集出土的珍贵碗、盘、杯、盆、瓶、缸、盏、炉、碟、枕、器座、残器、瓷片、器盖、窑具、残匣钵、垫片、胎料、釉料等展品,与现代青瓷对比、邓州青陶瓷发展历史和现代陶瓷审美、价值取向,赢得了魏三军总编辑的高度认可。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在座谈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金澎向调研组介绍了青瓷产业及非遗文化传承情况。和魏三军总编就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把邓州青瓷艺术推向高峰和疫情下如何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和新媒体加大宣传推动邓瓷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成效交流。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魏三军总编一行走进青瓷产品展示厅,在约500平方米展示厅内,首先看到的是形象墙上方悬挂着的某著名书法家给恒盛邓瓷的的题词:“邓州青瓷。”博古架上摆放的各种花器,双耳瓶、茶器等造型瓷器可谓是琳琅满目,精品区,摆放着大师级专利作品如梅瓶、水仙洗、弦纹尊、镂空茶具等,魏三军认真欣赏,并对作品逐一点评。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魏三军在邓瓷试验窑现场参观

参观了邓州青瓷精品展后,魏三军一行走进恒盛邓瓷试验窑现场参观,参观调研组对邓瓷的釉料、胎土和窑火等青瓷文化格外关注,逐件询问和点评,和现场工艺师傅也不断进行交流,魏三军用范仲淹的诗词“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感叹邓州青瓷的美妙和高超技艺,尤其是对青瓷“色如绿水、质如玉脂”的特点,对邓州恒盛青瓷坚持挖掘历史遗产、恢复邓瓷工艺、引领行业发展的理念和成果表示称赞,对李金澎老师独有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魏三军体验邓瓷制作工艺

魏三军表示,邓州青瓷文化厚重,邓州、南阳乃至河南省都应大力弘扬传承,以青瓷文化为依托,借助“饮水思源,南水北调沿线特色文化产品”的文旅发展机遇运作,加大力度文化包装和品牌宣传,希望恒盛能够依托得天独厚的邓瓷文化优势,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把传承和弘扬青瓷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深入挖掘青瓷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邓州特色的“丹江渠首邓瓷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最后,魏三军着重了解了恒盛邓瓷以往的慈善公益工作,认为年轻的李金澎是进步青年,责任青年、有担当的文化遗产传承人,魏三军强调:“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打井人,没有邓州的一方水土,就没有古今的邓瓷,希望李金澎和恒盛邓瓷永远保持一颗公益慈善之心,紧跟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慈善公益事业政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邓瓷知识科普

据史料记载,邓瓷因窑址在古邓州辖治而得名,其烧造历史始于唐、盛于宋,窑龄比汝窑、钧窑等名窑还早。邓瓷以其造型原始、纹饰精美、釉色清浅、风格端庄等特点,尽显国器本色,在文献中的地位在耀州、龙泉等瓷之上,是南襄盆地有史可考的唯一青瓷官窑器。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南宋叶寘撰写的《坦斋笔衡》,是当今学术和收藏界广为认同的古文献,书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明确记载了古邓窑所烧的青瓷,在堪称中国瓷器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就占有重要地位。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不久前,位于古城街道邓州恒盛邓窑邓瓷青瓷创艺公司院内的邓窑历史文化展厅落成。

在展厅内这几个展柜陈列的物件,均都是近年来在邓州市境内出土的邓窑瓷器、瓷片、制瓷工具和原料。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邓窑创烧于唐,盛烧于宋,至金元时期仍在烧造,时间长达600余年。唐宋时的邓州,辖淅川、内乡、西峡、南阳等县,八百里伏牛山横穿境内,盛产高岭土、玛瑙、黏土等制瓷原料,为邓瓷的产生、发展、成熟和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绿如丹江水 质如南阳玉——魏三军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恒盛邓瓷调研


历史上邓窑是以烧制青瓷而驰名,并且以盘、碗为大宗,器物表面施釉较厚,垂釉处犹如透明玻璃珠。纹饰题材多以缠枝花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团花纹展现,线条流利生动,图案美观大方,这些风格均都反映了邓窑邓瓷的本土特色。邓窑邓瓷的生产技术在宋代由成熟并达到了鼎盛,有史料记载,地方官府曾将烧出的精品器物呈交给朝廷作为贡品。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国际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